胡字基本信息
- 拼音:
- hú
- 五行:
- 土
- 部首:
- 月
- 结构:
- 左右
- 繁体:
- 胡
- 简体笔画:
- 9画
- 繁体笔画:
- 9画
- 康熙笔画:
- 11画
胡字的基本解释
胡
(⑤鬍)
hú
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
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
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
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恘g 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姓。
胡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hú]
[《廣韻》户吴切,平模,匣。]
(1)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。
(2)指颈。
(3)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。胡,指器物的下垂部分。
(4)车辕的颈部。胡,指器物的下垂部分。
(5)下垂。
(6)胡须。
(7)指多须。
(8)远;大。
(9)代词。表示疑问或反诘。什么。问事物,亦可置于名词前问事物性状。
(10)代词。表示疑问或反诘。为什么。问原因。
(11)代词。表示疑问或反诘。怎么;怎样。多用以加强反诘。
(12)任意乱来。
(13)核。
(14)斗牌时凑成一副,合乎规定要求,取得胜利时之称。亦用为一副胡了的牌的计数单位。
(15)通“瑚”。古代祭器名。参见“胡簋”。
(16)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。对西域诸国,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人皆称曰胡(包括印度、波斯、大秦等),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。有时特指中亚粟特人。
(17)指胡人。
(18)谓貌似胡人。
(19)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之物,亦泛指来自国外者。
(20)古国名。姬姓,春秋时为
胡字的英文翻译
◎ 胡
carelessly recklessly
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胡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979第12
【唐韻】戸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洪孤切,?音瑚。【說文】牛頷垂也。【正字通】喉也。頷肉下垂者曰胡。【詩·豳風】狼跋其胡。【傳】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。【釋名】胡,互也。在咽下垂,能斂互物也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有龍垂胡䫇。【註】胡謂頸下垂肉也。 又【韻會】何也。【書·太甲】弗慮胡獲,弗爲胡成。 又【集韻】壽也。【詩·周頌】胡考之寧。【傳】胡,壽也。 又【正字通】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。戈頸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冶氏】戈胡三之,戟胡四之。【註】三之長六寸,四之長八寸。 又戟名【揚子·方言】凡戟而無刃,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,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。 又【韻會】麤纓無文理者。亦曰曼胡。 又遐遠也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眉壽萬年,永受胡福。【註】胡,猶遐也,遠也。 又懸蠶簿橫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胡以懸㯂,關西謂之䌞。【註】䌞,懸蠶簿橫也。 又粉名。【釋名】胡粉,胡,餬也,和脂以塗面也。【抱朴子·論僊卷】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。 又餅名。【釋名】胡餅,作之
胡字的源字形
胡字的起名意思
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;泛指外国或外族的;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。
胡的同音字
胡同五行的字
胡的同部首的字
胡的同笔画的字
-
封胡遏末
拼音:[ fēng hú è mò ]
-
胡打海摔
拼音:[ hú dǎ hǎi shuāi ]
-
胡肥锺瘦
拼音:[ hú féi zhōng shòu ]
-
胡服骑射
拼音:[ hú fú qí shè ]
-
胡搅蛮缠
拼音:[ hú jiǎo mán chán ]
-
胡说八道
拼音:[ hú shuō bā dào ]
-
胡思乱想
拼音:[ hú sī luàn xiǎng ]
-
胡天胡帝
拼音:[ hú tiān hú dì ]
-
胡言乱语
拼音:[ hú yán luàn yǔ ]
-
胡越之祸
拼音:[ hú yuè zhī huò ]
-
胡作非为
拼音:[ hú zuò fēi wéi ]
-
花里胡哨
拼音:[ huā lǐ hú shào ]
-
眉毛胡子一把抓
拼音:[ méi máo hú zi yī bǎ zhuā ]
-
伊于胡底
拼音:[ yī yú hú dǐ ]
-
胡说白道
拼音:[ hú shuō bái dào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