竖字基本信息
- 拼音:
- shù
- 五行:
- 木
- 部首:
- 立
- 结构:
- 上下
- 繁体:
- 竪;豎
- 简体笔画:
- 9画
- 繁体笔画:
- 13画
- 康熙笔画:
- 13画
竖字的基本解释
竖
(竪)
shù
直立,直立的,与“横”相对:竖立。竖井(一种垂直的矿井)。竖琴。竖起耳朵听。
汉字笔形之一,自上往下。
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,与“横”相对:竖着写。
旧称未成年的童仆,小臣,引申为卑贱的:童竖。竖子(a.童仆;b.鄙贱的称呼,如“竖竖不足与谋”。亦称“竖小子”)。
横
竖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shù]
“竖1”的繁体字。同“豎1”。
竖字的英文翻译
◎ 竖
erect perpendicular upright
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中】【豆字部】 豎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870第27
【唐韻】臣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上主切,?音裋。【說文】豎立也。【徐曰】豆器,故爲豎立。【後漢·靈帝紀】槐樹自拔倒豎。【魏志·鍾繇傳】起偃爲豎。 又【韻會】貞也。【字彙】直也。 又【廣韻】童僕之未冠者。【列子·說符篇】鄰人亡羊,請楊子之豎追之。【宋書·周朗傳】婢豎無定科。 又內廷之小臣也。【周禮·天官】內豎掌內外之通令,凡小事。【註】豎,未冠者之官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【註】豎,左右小吏。 又凡?鄙者皆曰豎。【史記·留侯世家】豎儒幾敗乃公事。【晉書·阮籍傳】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昭十六年】鄭大夫豎柎。 又【韻會】通作裋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寒者利裋褐。【註】一作短,一作豎。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,短而且狹,故謂之短褐,亦曰豎褐。【荀子·大略篇】衣則豎褐不完。【註】僮豎之褐,亦短褐也。【集韻】或作?。 又【正韻】【字彙補】?殊遇切,音樹。【通鑑】龎涓曰:遂成豎子之名。胡三省讀去聲。 【集韻】籀作䝂。或作?。俗作竪
竖字的源字形
竖字的起名意思
立,直立。上下或前后的方向。
竖的同音字
竖同五行的字
竖的同部首的字
竖的同笔画的字
-
二竖为虐
拼音:[ èr shù wéi nüè ]
-
骨寒毛竖
拼音:[ gǔ hán máo shù ]
-
寒毛卓竖
拼音:[ hán máo zhuó shù ]
-
横眉竖眼
拼音:[ héng méi shù yǎn ]
-
横七竖八
拼音:[ héng qī shù bā ]
-
横挑鼻子竖挑眼
拼音:[ 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]
-
竖起脊梁
拼音:[ shù qǐ jí liáng ]
-
竖子成名
拼音:[ shù zǐ chéng míng ]
-
独竖一帜
拼音:[ dú shù yī zhì ]
-
瞋目竖眉
拼音:[ chēn mù shù méi ]
-
胆寒发竖
拼音:[ dǎn hán fā shù ]
-
立眉竖眼
拼音:[ lì méi shù yǎn ]
-
横倒竖卧
拼音:[ héng dǎo shù wò ]
-
横拖竖曳
拼音:[ héng tuō shù yè ]
-
横遮竖挡
拼音:[ héng zhē shù dǎng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