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询
窬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旧字形
窬字基本信息
- 拼音:
- yú
- 五行:
- 金
- 部首:
- 穴
- 结构:
- 上下
- 繁体:
- 窬
- 简体笔画:
- 14画
- 繁体笔画:
- 14画
- 康熙笔画:
- 14画
窬字的基本解释
窬
yú
从墙上爬过去:穿窬之盗(穿墙和爬墙的贼)。
中空:“乃为窬木方板,以为舟航”。
窬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yú]
[《廣韻》羊朱切,平虞,以。]
[《廣韻》度侯切,平侯,定。]
[《廣韻》徒候切,去候,定。]
(1)门旁像圭形的小洞。
(2)受粪便的木槽、木桶。
(3)挖空。
(4)通“踰”。翻越。
(5)通“覦”。参见“窺窬”。
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窬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867第01
【唐韻】羊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容朱切,?音兪。【說文】穿木戸也。一曰空中也。又鑿版以爲戸也。【廣韻】窬,門邊小竇。【禮·儒行】蓽門圭窬。【註】門傍小戸,穿牆爲之,如圭也。【論語】穿窬之盜。【註】窬,窬牆。 又【廣韻】度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徒侯切,?音頭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大透切,音豆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當侯切,音兜。䧢窬,深下也。 又【字彙補】楲窬褻器也。【孟康曰】厠行淸窬。
窬字的源字形
字源演变:


字形对比:






窬字的起名意思
暂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