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询
疐
疐字基本信息
- 拼音:
- dì,zhì
- 五行:
- 火
- 部首:
- 疋
- 结构:
- 上下
- 繁体:
- 疐
- 简体笔画:
- 14画
- 繁体笔画:
- 14画
- 康熙笔画:
- 14画
疐字的基本解释
疐
zhì
古同“踬”:“前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疐
dì
古通“蒂”,爪果的蒂。
疐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zhì]
[《廣韻》陟利切,去至,知。]
(1)牵绊;颠仆。
(2)引申为阻挡,限止。
(3)怒貌。
[②][dì]
[《廣韻》都計切,去霽,端。]
(1)用同“蒂”。瓜果的蒂部。引申为去掉瓜果的蒂。
(2)通“嚏”。打喷嚔。
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上】【疋字部】 疐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768第02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陟利切【正韻】支義切,?音至。頓也。【說文】礙不行也。人欲去而止之也。 又頓也,跲也。【爾雅·釋言】疐,仆也。【詩·豳風】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【傳】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,退則跲其尾。【疏】退則跲其尾,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。 又【廣韻】都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丁計切,?與蔕同。【爾雅·釋木】棗李曰疐之。【疏】謂治棗李,皆去其疐。疐者,柢也。【禮·曲禮】爲天子削瓜者。副之,巾以絺。爲國君者華之,巾以綌,爲大夫累之,士疐之。【疏】疐謂脫華處。
疐字的源字形
字源演变:
楷体字形对比:
甲骨文金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旧字形疐字的起名意思
暂无。